close

張旭鎧職能治療師

  媽媽帶著阿哲走進診間,這位三歲的小帥哥看起來文質彬彬,大大的眼睛不停的看著診間的一切,彷彿想把這裡的一切全部認識。媽媽敘述著這一年來帶著阿哲跑遍了各個幼兒園所、訓練機構,還有醫療院所,跑得越多,反而讓媽媽更困惑,有些地方說阿哲有感覺統合問題,有些地方說阿哲必須接受治療,有些地方……,媽媽問「我的孩子真的有問題嗎?」

  正如之前大家熱切討論的「皮紋檢測」一樣,檢測本身沒有錯,但是業者把檢測結果的「參考性」,當成了接受課程的「必要性」,因此使得發展中的理論,被學者說成「毫無科學根據」,反而阻礙了科學的發展。試想,大家熟悉的facebook上許多的心理測驗,為什麼沒有心理師站出來說沒有「科學根據」呢?

  「感覺統合」也經歷過這段時期,許多機構打著「感覺統合檢測」吸引家長帶著孩子上門,接著利用非專業的檢測方式與非專業人員來斷定孩子的發展優劣,當然最後的目的是要推銷課程。其實,「感覺統合」沒那麼難懂,一般的孩子不必刻意去上這類的「課程」。

  「感覺統合」從字面上來看,「感覺」指的是感覺刺激,也就是身體各個感官所得到的刺激,像是眼睛看到景象、皮膚觸碰到熱水、耳朵聽到聲音等,所以感覺刺激人人會給,我常開玩笑地說「我們打孩子會有觸覺的刺激、罵孩子就是聽覺刺激,但是孩子怎麼都沒有進步?」原因就在於「統合」,我們的大腦必須願意接受這些刺激,才能夠整理這些刺激,並且幫助我們做出正確反應。整體來說,「感覺統合」指的是個體在環境當中所得到的各種刺激,經由神經傳遞到大腦,並且做整理、分析,然後控制身體做出正確的反應。孩子走在路上,看到前方有個台階,眼睛把台階的影像傳到大腦,大腦必須判斷台階高度以及感覺目前的行走速度,因此才能在適當的時間把腳抬到適當的高度,否則孩子可能會被這個台階絆倒。

  訓練感覺統合真的需要到特定的地方嗎?這個答案是否定的!我常用一個比喻:每個人都會在家裡吃飯,偶爾上上館子,如果吃壞肚子或者營養出了問題就要找醫生或營養師。同樣的道理,感覺統合是孩子成長發展過程的一個環節,對於孩子是否能夠擁有優質的學習能力的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是在家中就可以給予訓練,如果行有餘力、經濟能力許可那就可以參加課程。倘若感覺統合發展能力落後或是影響學習與人際表現,那就需要職能治療師進行「感覺統合治療」,目前在台灣,感覺統合治療可以申請健保給付的,因此千萬不要花大錢又找到無法為孩子「對症下藥」的機構,傷財事小,耽誤孩子的發展才是罪過。要如何察覺孩子的感覺統合出現問題呢?針對學齡前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同儕比較。兩個同樣三歲的孩子,別人的孩子已經會會踩三輪車,為什麼我的寶寶還在用腳拖著三輪車走路?這就有可能是感覺統合上的問題!但又必須排除經驗、教養、骨骼發展……種種問題,所以我們建議學齡前兒童在家可以經由發展量表檢測孩子的發展程度,也建議每半年尋找兒童職能治療師進行感覺統合評估,由專業、全人的檢查,才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在家中如何幫助孩子感覺統合進步呢?其實每個人的生理機制中有個能力稱為「內驅力」,也就是我們的身體會知道我們缺少甚麼而去尋找補充,像是肚子餓的時候我們會找東西吃,同樣地,大腦也會知道我們欠缺甚麼刺激而讓我們身體去找尋,所以臨床上常有媽媽帶著「好動」的孩子來找我,而我的處方卻是讓他「繼續動」,原因就在於孩子動得不夠,大腦無法穩定下來!如果這時候強迫孩子靜下來,那也只是「揠苗助長」的做法罷了。有了「內驅力」,父母就不用太擔心孩子應該「玩些甚麼」,當然我們以後會談談如何來設計感覺統合遊戲,不過要請爸爸媽媽幫忙把關的就是「安全」與「清潔」。「安全」不是不讓孩子接觸任何東西或活動,而是只要避免孩子受傷,就應該鼓勵孩子去嘗試。害怕爬高跌倒,要教孩子必須大人在旁邊才能爬高;害怕碰撞受傷,周遭放上棉被保護或者帶上安全護具也可以。「清潔」不是不讓孩子東摸西摸,只要接觸後能馬上清洗,並且避免骯髒的手觸碰口、鼻即可。

  掌握了「安全」與「清潔」的原則,您將會看到孩子展現創意,玩出意想不到的遊戲,這不僅讓孩子感覺統合更為進步,更提升孩子的創造力,誰說孩子一定要去上課才會進步?在這裡,提供家中一定有的感統器材「旋轉辦公椅」,首先教孩子必須得到父母的同意才能玩,當孩子坐上旋轉椅,可以讓孩子自行旋轉或由大人幫忙轉,大約是兩秒一圈。旋轉時可以讓孩子數數轉了幾圈,或者每轉到媽媽面前要跟媽媽擊掌,因此,旋轉提供了前庭刺激,同時也訓練孩子的專注力!這項活動建議三歲以上的孩子較為合適,並且父母應注意孩子是否有類似暈車的症狀,如果有,則表示刺激過量,應立刻休息。

  關於感覺統合的細節與更多好玩的感統遊戲,將在之後為各位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Qz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